上次提到以單一一種吐司毛鉤 釣獲80條以上的鯉魚記錄後
才知不能以單一的思考模式來揣測鯉魚的覓食行為 為什麼鯉魚對於單一種吐司毛鉤
記憶時間竟然會那麼短 在我實際累積垂釣鯉魚的經驗後結果
大至上我先分為4個主要因素
第1. 外在誘因 第2. 環境 第3. 天候 第4. 人為因素
這4個主要因素 每一項中我會稍為再做細項簡單的說明
1.外在誘因(優渥的家庭廢水與河面垃圾) 我曾N次連續2天釣獲同一條鯉魚
那為什麼鯉魚會連續被同一種毛鉤釣上 一般我們瞭解鯉魚被釣上後又放回河裡
我們也知道剛被放回河裡這段時間 鯉魚是處於受驚嚇的情況
但在牠軀習的環境一段時間適應後 到了覓食時段鯉魚總要進食繼續生存吧
當水面上的雜物大量增加時 為了充饑 鯉魚會再度被水面上的雜物所吸引
在水底盤旋伺機而行 假如再受到其他同伴搶食水面上的雜物影響
這時鯉魚的戒心也漸漸降低開始試探進食充饑 所以優渥的雜物誘因與同伴的搶食
會激起被釣過的鯉魚再次吸食水面上的浮物
因而再度誤食相同一種毛鉤(最短的記錄約24小時再度釣獲同一條鯉魚)
2.環境 環境大至上包括2個細項 急流區與淺場 平瀨區與迴流帶
急流區 在實際多次的垂釣經驗後 我發現相同一條鯉魚
在急流區與淺場無法判別同一種物體 急流區雜物隨波逐流所呈現的模糊影像
讓水底的鯉魚 更無法短時間去分便物體在水面上原來的形狀
不管是大小枯葉 雜物或毛鉤 對牠來說不過是塊狀的模糊影像
所以在急流區找尋食物的鯉魚 隨波逐流的影像牠是無法分便物體的潛在危機
這時釣牠N次的同一種毛鉤 牠也會毫無戒心進而大口誤食
淺場 曾多次在水位不到1尺的岸邊釣獲同一條鯉魚 鯉魚會游到水淺的位置
大多是為了找尋食物 這時牠與在急流區的覓食行為是一樣的(任何可吸食的雜物)
最大不同之處 應該是鯉魚對水面上物體會有仰角與距離的視差
與牠在深場從水底往上看的物體角度截然不同 由於水淺仰角度小造成視覺上的死角
也無法讓牠正確區分 物體的潛在危機 因而毫無戒心大口吸食
平瀨區與迴流帶的鯉魚 相信部份釣友可能會有這樣的經驗
也就是你在以上2個區域灑上大量吐司誘騙鯉魚 吐司與毛鉤
魚目混珠在一塊 曾被釣上的鯉魚只吃你灑的吐司不會誤食你的毛鉤
這時或許你會覺得鯉魚很聰明 牠會分便吐司(你灑的)是可吃的
毛鉤(有危險)是不可吃的 不過我發現在水面灑上大量吐司時
鯉魚這時完全只會吸食水面上的吐司 對水面上其他雜物暫時不感興趣
在吐司誘餌完全被鯉魚吃光時 鯉魚會有一小段的時間在水底盤旋來回游動
伺機水面上是否還有可吃的食物 這時牠便會回過頭來去吸食
牠之前暫時不感興趣的雜物 這時你再將毛鉤拋向鯉魚盤旋的位置
鯉魚會因之前剛吃完大量的吐司 意猶未盡水面上也無從選擇的情況下
會再度誤食同一種毛鉤
3天候 包括晨昏 陰雨天
清晨與傍晚(鯉魚覓食最為活躍)在天色昏暗的掩護下 視線不佳誤食同一種毛鉤頗高
陰雨天 雨滴灑在河面上讓水面上漣漪不斷 這種情況與鯉魚在急流區無法分便
物體的潛在危險是一樣的情況
4.人為因素 我發現連續被釣上2次以上的鯉魚 牠對人影特別敏感
在還未出竿之前早已不見蹤影 或是與你保持一段的安全距離
不過這時你只要隱藏好 拋竿不被鯉魚察覺 以同一種毛鉤再釣上的機率頗高
據垂釣的經驗後 鯉魚在同一個釣點被釣過放回後 若不被人為干擾情況下
他對人影的封閉期約5~8天 過了5~8天後牠對人影不像先前那麼敏感(還是會有一些)
雖然被釣過的鯉魚對人影敏感 但只要將自己隱藏好盡量減少拋竿次數
不被鯉魚查覺 其實牠被同一種毛鉤釣上的機率還是很高
尤其是鯉魚正在浮頭覓食的時段(晨昏)
今天下午陰雨天的戰況 搏鬥中約5分
浮頭了
55cm國王鯉
體型肥肥的
第86條飛繩釣記錄
另一條約48cm野生鯉
第87條飛繩釣記錄
飛繩釣裝備: 釣竿 SAGE XP-4 PIECE 10’0” #4號竿 (Fsat) 捲線器 Lamson LP-3 重量線 Cortland 444 Line, Peach Floating WF4 前導線 『6尺長』1.5號子線
留言列表